用党建之手答时代之题——泉州晚报社以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报业 Author 黄小玲
党 报 头 条(ID : dangbaotoutiao)
作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单位,泉州晚报社已拥有“四报一网一端”和10多个新媒体载体,“两微一端”及抖音号总用户数超1500万,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居全国地市报前列。
强化阵地意识
当好主流舆论的先锋官
践行政治家办报理念,要高举旗帜、引领导向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坚持党性原则,把握正确方向。坚持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,党媒才能走向未来。泉州晚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、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的系列论述作为实践指南,报社不断推进改革,《泉州晚报》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“百强报刊”。报社发挥党组学习中心组引领作用,发挥业务讲坛、文化讲堂、主题党日、学习强国APP等载体作用,坚持每季度制定一个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,从顶层设计到全员学习,凝聚发展共识,以全媒体矩阵作为舆论阵地,将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精神有效落地。当前报社拥有10多种新媒体载体,用户数达1500多万,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。
夯实基层组织,打造坚实堡垒。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战斗堡垒,党媒的发展基础才会坚如磐石。泉州晚报社机关委员会下设6个党支部,党员总人数为228名,4名班子成员兼任4个支部书记,强化党组对支部的领导。通过整合,增设机关第四支部,细化支部党员人数,增强支部活力;在晚报印刷厂试行支部换届党内直选,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通过联合,报社机关党委和市工商联社会组织行业党委共同主办“泉商党建‘1+2+3N’同心圆特色党建项目”,项目被列为2020年度市直机关工委确定的机关党建工作重点项目之一;与泉州移动分公司、晋江公安局、成洲社区等开展共建共创活动,与云谷社区共创党建文化长廊。通过聚合,发挥各方面优势资源,帮助10多个单位建设党建馆展示项目,挂钩帮扶南安东田村14个困难家庭,选派干部入驻永春都溪村挂职。在基层党组织新模式的探索中,泉州晚报社第一支部获得泉州市“五好”党支部荣誉,极大提振了报社建好基层党组织的信心。
培育新型人才,抢占舆论高地。坚持政治坚定、业务精湛、作风优良的队伍建设,党媒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。泉州晚报社多年来持续推进“新闻精品工程”,分层级奖励优秀新闻作品,创刊以来获得10次中国新闻奖,获奖数量排在全省地市报前列,近3年173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,60人获得新闻高级职称(其中正高职称8人),业务水平得到行业认可。培养全媒体型人才,鼓励人才在各领域代表党媒发声,先后有100多人担任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社会兼职,如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副会长、省市宣讲团成员、福建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、市政协委员、区人大代表等,把党的精神渗透到各行各业。营造创新争优浓厚氛围,报社蝉联八届省文明单位,被评为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、中国地市报十佳品牌,3年来荣获市级以上荣誉19项,21人次受到市级以上各项奖励。
强化引领意识
当好党群沟通的连心桥
新闻媒体要在服务群众的同时,肩负教育群众、引导群众的职责,增强群众拥党爱党护党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,才能真正为时代放歌。
在版面设置中传递党的声音。全媒体时代,高品质内容是纸媒的传统优势。报社创新办报思路,每年对报纸版式和版面设置等进行微调,在评论、综述、深读、解读等方面加强发力,原创精品内容建设成效显著。把综述常态化,逢重大主题、关键节点必发综述,极大提升了报道深度和报纸品位。独立设立评论部,将评论版放到黄金版位,《今晚谈》《清风时评》等专栏先后获得全国晚报优秀专栏一、二等奖和福建省十大名专栏等殊荣。每周一期的深读专版报道,透视各类社会现象,提出问题,并为党委、政府提供解决思路。开设《东海潮声》融媒体品牌栏目,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互动平台,权威解读新政,展示党委、政府关爱民生、帮扶企业的担当作为。报社每年还推出不同的党建品牌栏目,如“初心使命·榜样力量”、近邻党建系列报道、“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笔谈”、机关我先行、海丝人才“港湾计划”等专栏,充分发挥好主流舆论阵地优势。
在基层共学中再学党的理论。到一线去,倾听民声,传递党音,是党媒对每一位记者的要求。疫情期间,报社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党员记者走进隔离医院进行最前沿的深入报道,用笔和镜头缓解了群众对疫情的恐慌。不仅要写,还要学。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,报社开设《记者基层共学党代会》专栏,组织记者分批深入基层一线,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一起,在见证各地践行党代会精神的鲜活场景和生动实践中,悟透党代会精神。不仅要学,还要讲。报社的省委宣讲团、市委宣讲团成员,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、五中全会、六中全会,党的十九大、省市党代会等重大节点,都会根据组织安排开展宣讲,从大礼堂到小山村,生动宣讲与积极学习同频共振,凝聚泉州力量。
在96339中建立党的纽带。走好群众路线,要求党媒不仅仅简单地传播信息,更要打造综合服务平台。报社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96339,同时开通微博、微信及泉州网、泉州通“民声有约”等网络渠道,接收读者咨询、投诉等信息。每周推出3期“热线新闻”,平均每月见报处理的民生问题超过150条。连续10多年举办“总编接线”活动,报社总编、副总编与读者直接对话互动。两会期间,报社邀请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到96339平台接线,听取群众建议;做客两会访谈室,与记者面对面勾勒泉州未来。此外,还开启社情民意的直通车,“政风行风直通车”栏目组曾获得全国“青年文明号”称号。这些举措真正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。
在公益活动中感知党的温暖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,报社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这是党媒应有职责。报社发挥旗下“东南公益”平台优势,聚合社会资源,凝聚爱心,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展公益活动27项(场),参与的志愿者达到1600人次,服务时长累计4500小时,服务对象达1.3万余人次。探索“公益+党建”模式,“东南公益”强化党支部建设,组织志愿者前往泉州烈士陵园,祭奠革命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。公益活动贵在坚持,报社已连续19年开展“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”助学活动,帮助6950名学子圆了大学梦;连续14年开展“党报送春联”活动,送出春联11万多副,惠及千家万户。
强化创新意识
当好媒体融合的领路人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我们要因势而谋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,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,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这为我们推进媒体融合提供了遵循。
因势而谋,技术创新先发制人。全媒体时代,舆论生态、媒体格局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,唯有把党的理论学习转换为发展思路,才能以不变应万变。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道路上,报社先后推出全市首个新型移动新媒体、首个媒体云平台、首个融媒体“中央厨房”。创新带来荣誉。作为泉州首个城市应用手机客户端,泉州通以“新闻资讯+政务发布+生活服务”为定位,用户数已超120万,入驻企事业单位达147家,获评2018年度“中国报业最具影响力创新性平台”。融媒体“中央厨房”、泉州晚报社媒体云平台、方正全媒体生产系统等硬件水平,居全省报业前列。媒体云平台项目获得2016中国报业融合发展项目创新奖、中国报业新媒体优秀创新奖30强。
应势而动,优势互补一体发展。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,不断提升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,需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、一体发展。报社把党建植入媒体融合,组织架构体系随媒体机构变化而变化。报社打破原有用人机制,从各支部挑选经验丰富的党员,充实到新媒体队伍中,重新成立党小组,确保党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。以互联网思维优化配置,逐步提高全媒体人员比重,现阶段采编人员348人,全媒体人员占比为61.8%。尝试以项目化形式进行全案策划,按照项目的任务目标和所需角色,跨部门、跨媒体抽调党小组成员组建不同的工作团队,实现媒体间的融合。通过全媒体整合营销,把经营效益最大化,在纸媒广告断崖式下跌的背景下,报社净利润实现连续5年上涨。泉州晚报社荣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、中国地市报报业经营十强、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。
顺势而为,以新玩法接轨时代。传播力决定影响力,话语权决定主动权,主流媒体必须大胆运用新技术、新模式,实现传播力最大化,才能继续占据舆论高地。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例,社长总编靠前指挥,对报道方针、舆论导向进行宏观把握,打造“泉”系列专栏产品,各媒体开发多元化产品,以动漫、短视频、音频、长图、H5、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,实现立体传播,让党代会声音无处不在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报社全媒体矩阵日均发稿量超过1000篇,有关疫情防控报道的总阅读量超过120亿,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主流舆论的最大增量。此外,报社不停尝试媒体新玩法,推出的“直播泉州”一年100多场、打造了泉州粉丝数最大的媒体抖音、以“泉州FM”拓展音频新领域、开发小程序提升服务能力,传播力得到稳步提升。其中,东南早报官方微信2020年传播力获福建媒体微信号年度第一,泉州网承担的“学习强国”供稿平台2020年共有2000多篇稿件被选用,上稿量居全省前列。
(作者单位:泉州晚报时政要闻部)
责编:王红璐 审核:韩志金
来源: 中国报业
往 期 推 荐 阅